DSC_0092

參觀民政總署書畫展,大步往前邁進

DSC_0565

 

DSC_0087

按!中午食過飽,沒福消受

DSC_0509

仁慈堂(葡萄牙語Santa Casa da Misericórdia)是澳門的第一個慈善機構

以前澳門人又把仁慈堂叫做支糧堂

據《澳門記略校注》一書所記載,因昔日仁慈堂屬下的老人院及

院等慈善機構的職員都會到該處支取薪水

DSC_0516

沿著新馬路,議事亭前地,可能是中午時間

大家都躲起來怕曬到脫水,跟昨天傍晚去大三巴的人潮少了好多...

還是爛賭的爛賭,狂嫖的狂嫖

↓這是傍晚的人潮

DSC_0094

看到如此燦爛的陽光,對應又濕又冷的呆丸寒流氣候

人類應該是對地球做了很不對的事情,讓它這麼極端

DSC_0093

DSC_0514

有主教座堂壁鐘為證

人少點,俺心情好很多~

DSC_0096

身為遊客,俺有往小巷子走

但沒多久就折返了...後來才知道盧家大屋是這方向

卻在無意之間PASS了

DSC_0515

聖母聖誕主教座堂(葡萄牙語:Catedral Igreja da Sé,通稱主教座堂;俗稱大堂)

由於昔日華人稱教堂為廟,故曾名大廟,其前地亦即「大廟頂」

由於其位於一小斜坡上並面對南灣,故舊時婦女常眺望盼出海的夫君歸來,又名望人寺

DSC_0517

主教座堂歷史悠久。始建於1576年以前,本為一幢小型木造的建築,經過多年的風雨剝蝕,殘破不堪。1849年,天主教集眾捐款,重新改建,今日的外型規模,乃奠於此。1850年2月14日,由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教馬達主持初祀典禮。1874年的甲戌風災,大堂頂部的原有的兩個拱頂被颱風所毀,一直沒有修復而形成今天的平頂設計。1937年,主教座堂再次改建為三合土建築,耗資十萬零九千元,成為今日壯麗堂皇的外觀。

DSC_0518


DSC_0519

主教座堂主體為一層,坡屋頂,木屋架;鐘樓部分為三層,平屋頂。 教堂立面對稱,為典型的古典式構圖,牆面用壁柱劃分,是經過簡化處理後的「新古典主義」風格。建築外牆正面用石材,兩側用水刷石粉面,立面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結構。立面頂高約12米,兩旁鐘樓為三層,高約13米,中間依然是三段式的構圖模式,三扇門、三扇窗和三角形山花,以橫線條為主。教堂的大鐘是英國製造的,為紀念葡王伯多祿五世榮登王位。 教堂主殿為矩形平面,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耳堂和一個祈禱室,其中最古老的耳堂採用木拱頂,供奉貞節聖母。主祭壇空間深遠,設計簡單,僅僅以彩色玻璃窗為背景,因為祭壇下面掩埋著16和17世紀的主教和聖徒遺骨,為教堂帶來無限的榮光。室內裝飾基本上都是1937年重建時的古典建築細部與線腳,天花為平頂,兩側牆上有高窗,室內裝飾簡潔,表現了新古典手法。教堂入口處的木製葡國屏風、教堂內部的聖像以及彩色玻璃窗都是有價值的歷史文物。教堂內部色彩以淡綠色為主。從寬敞的中廳、祈禱室、主祭壇可以領略到主教座堂的氣派。 主教座堂後期是指主體側邊的鐘樓(鐘樓是用作提示之用的。例如將有重要彌撒、大禮、瞻禮、婚禮就會響起鐘樓的鐘;最近的一次所響起的特別鐘聲是追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逝世,分別在2005年4月6日的教區追悼日早上9時、下午1時及傍晚6時,響起的「哀鐘」約有一分鐘。)

【詳見維基百科】

DSC_0520

俺是有廟就拜,洋廟也是

DSC_0521

廿世紀初重建的大教堂距今77年,內部風格已漸漸陳舊

DSC_0522

俺來這裡除了參觀,還身負重大任務

DSC_0523

當然不是受洗...俺家是拿香拜拜的

DSC_0524

但是耶穌若是愛俺,俺也不會拒絕

DSC_0525


DSC_0526


DSC_0527


DSC_0528


DSC_0529


DSC_0530

問了門口的神職人員,俺的重大任務剛剛開始

「請問大約四個月前,有在教堂撿到一個星巴克澳門城市杯嗎?」

DSC_0531

系滴,俺不遠數百里來到教堂,就是想幫同學大海撈針

尋找他五月份來澳門這兒的失物

但是,人家翻了翻簿子,肯定地說沒有人送馬克杯來

應該是有人帶回家喝咖啡了,算是耶穌愛他,送他杯子

DSC_0532

 

DSC_0097

 1587年,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,奉玫瑰聖母(Our Lady of the Rosary)為主保,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。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,故被華人稱為「板樟堂」,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。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,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。

1929年起,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敎批准把花地瑪聖母像供奉在玫瑰堂中,讓信徒敬奉;每年的5月13日,玫瑰堂會舉行九日敬禮;13日當天下午,更會舉行盛大的聖像巡遊,是本澳所餘不多的天主敎節日活動,極具特色。巡遊於下午六時開始,先在玫瑰堂內舉行奉獻典禮、聖體降福及葡語彌撒,隨後將花地瑪聖母聖像移入一座轎內,由身穿白衣、頭戴白紗的聖母元後團女團員抬著,以玫瑰聖母堂為起點,抬聖母像遊行,沿途誦念玫瑰經,歌唱聖詩,經南灣及西灣往西望洋山海涯聖母小堂前地。値得留意的是,遊行隊伍的尾端會跟著三個牧童打扮的小孩,以紀念當年花地瑪聖母向三牧童顯靈的奇蹟。這條路線是現存聖像出巡活動中最長的,因此當到達主敎山時,已是黃昏日落時份,巡遊隊伍手持蠟燭遊行於山上,宛似一條火龍,場面旣壯觀,又肅穆,充滿了宗敎氣氛。

1990年代及在2006年進行大規模的重修。聖堂旁的鐘樓改建為聖物寶庫,展出澳門教區的文物;而現在此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;不少在澳畫家曾經對其進行描繪。

DSC_0510

 兩次經過玫瑰堂,都沒進去溜溜

DSC_0513

 人家可是一級古蹟,俺居然無緣得窺堂奧...

DSC_0098

 

 

 

DSC_0088

路上許多手信店舖,其中以咀香園與鉅記分店最多

 

DSC_0089

但是我們猛盯著門口的蛋塔,好香呀~

DSC_0090

熱呼呼,舒服的氣息與觸手溫度

DSC_0091

 

探馬消息說街道上的蛋塔比飯店裡的好吃許多

俺覺得是你走半天,啥咪都好喫了

DSC_0556

女媧廟也大門深鎖,不能上香

DSC_0099

大三巴街萬頭鑽動

遊客無意識地向前,兩眼呆滯

DSC_0564


DSC_0100

已經難得一見的竹篩

雖然很方便,但是在室外發餅,好像有點吃"風飛沙"的疑慮

DSC_0101

店員熱情無比,遇人就遞試吃杏仁餅

不是一小塊,是一整顆...吃了幾家,保證第一件事就是找水喝

DSC_0102


DSC_0103

聞著眾人的汗臭味,終於爬到大三巴牌坊前地

DSC_0105

 

DSC_0107

不唬爛,俺爬到腳有點抽筋

還是兩隻腳一起抽...喵的咧,痛死了

沒來又覺得不像來過澳門,揉揉小腿,罵幾句骯髒話

繼續爬唄~


DSC_0106

 

 

DSC_0108

大三巴牌坊,其正式名稱為聖保祿大教堂遺址(葡萄牙語: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),一般稱為大三巴或牌坊

是澳門天主之母教堂(聖保祿教堂)正面前壁的遺址,澳門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

位於聖保祿山的天主之母教堂(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)前壁。與大炮台及兩者之間的前聖保祿學院為一整體。而「三巴」這個名字是來自於「聖保祿」的葡萄牙文(São Paulo),而「大」是指最大的教堂,故「大三巴」是指「最大的教堂」。聖堂創建於1580年,在1595年和1601年先後兩次失火焚毀。教堂第三次修建由義大利籍耶穌會會士斯皮諾拉神父設計,並於1602年奠基,1635年建成,歷時33年,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。1762年,葡萄牙政府下令沒收耶穌會財產,天主之母教堂先後被改作軍官宿舍、兵營。1835年1月26日黃昏,教堂起火,最後剩下教堂的前壁。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國的傳統牌坊,故本地人便稱之為「大三巴牌坊」。 1990年代初,政府曾對聖保祿教堂的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及修復工作,並發現了當時教堂背後的建築遺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。及後在1996年,政府在該遺址建成了天主教藝術博物館與墓室,展出不少澳門教會的珍貴文物;同時,也在大三巴牌坊的背部安裝了鐵架樓梯,以供遊人參觀,可是樓梯的鐵架插了在牌坊的結構之內,此舉引來一些文物專家的不滿。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,但由於政治及技術因素而未能成功。2005年,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,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。

建築特色    正門上所寫的字:MATER DEI   大三巴牌坊的背面 大三巴牌坊高27公尺、闊23.5公尺、石壁厚2.7公尺,建築屬於矯飾主義風格,且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方建築風格。前壁用麻石砌成。上下5層,左右共自第3層起可分9格。前壁右側有一石旗桿夾(左邊與之成對的一副已不存),下有68層階級,與教堂位置並不一致,因其興建時朝教堂正面前壁右側已建成聖保祿修院,所以必須歪曲遷就。 第一層:最上層為一個三角形山花,上有銅鴿象徵聖神,左右有日月星辰。頂部有一十字架。 第二層:正中為小耶穌,圍以釘死其之刑具,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組成,柱間以天使淺浮雕點綴,柱兩邊有弧形山牆。 第三層:中央為聖母蒙召升天,天使奏樂歡慶,周圍飾以牡丹和菊花,象徵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基督徒技師。此一層中央共有6枝混合式壁柱,兩側以方尖柱代替壁柱。各柱間均以淺浮雕裝飾,左邊是智慧之樹及一隻七頭龍,其上有一聖母,側有中文「聖母踏龍頭」字樣,而右邊對稱位置上則是生命之泉及一隻西式帆船,上有海星聖母。在柱組外邊是一頂呈弧狀之扶壁,右邊是一骷髏及中文字「念死者無為罪」;左邊則是一魔鬼浮雕,中文則是「鬼是誘人為惡」,此層最外側兩塊牆身是由兩條帶有圓頂之方尖柱,左面牆身再現鴿子,下有一開啟的門;而右面為被箭所穿之王冠,下方門閉鎖,意即信仰而非權勢才是天國之道。而牆側則設有中國舞獅造型的開大口之獅子;作滴水之用。 第四層: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個窗口組成,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裝飾,中間窗口側兩柱間以棕櫚樹裝飾,側窗洞兩邊柱間對稱設有壁龕,供奉4位銅製耶穌會聖人,這些銅像是澳門早年製炮工廠的出品。 第五層:牌坊最下層有3個入口並有10枝愛奧尼柱式支撐及裝飾牆面,正門兩側各3枝,而側門一邊各2枝;正門上寫有拉丁語「MATER DEI」(意思為天主之母)。側門門楣上有耶穌會會徽「IHS」]的浮雕圖案


DSC_0109

在大三巴牌坊旁邊發現星巴克

同學交代要是大教堂找不到,麻煩到這再拎一個城市杯回呆丸

可訴,店員梭全澳門都沒貨...這下杯具了

害俺直噴新濠天地,買了水舞間的馬克杯回來覆命

DSC_0533

柿山哪咤古廟初建於初,其後於1898年(清光緒24年)重修,並擴建為現存之模樣。柿山哪咤古廟的四方亭曾塌下簷篷,後得澳門文化局的支持和撥款重修,至1998年舉行擴建百年的紀念

大三巴哪吒廟的出現,相傳與柿山哪咤古廟有關。當時因澳門出現瘟疫,而大三巴地區因沒有神廟壓邪,欲從柿山哪咤古廟請來哪吒,卻遭柿山居民反對,於是便自行建廟以祀

因此,柿山哪咤古廟比大三巴哪吒廟歷史悠久

DSC_0536

離開大三巴,人潮煞時收縮

午後的澳門其實蠻悠閒的,可以慢慢用快抽筋的腿

走一步算一步

 

DSC_0535

民間相傳曾有一位打扮為丫髻兜肚童子常與孩童嬉戲,並予保護

一日,村民目睹此童子踏風火輪而去,故被認定為哪吒顯靈,遂建廟以祀

DSC_0537

柿山哪咤古廟主爐點了柱大香,味道與呆丸明顯

DSC_0538

呆丸香以老檀沉香為主,廣東郎怎麼秘法製香

俺就不甚了了

DSC_0539

只要太子爺喜歡最重要,是吧~

DSC_0547

 

DSC_0545

阿孃尾,捐錢蓋廟可說是名垂千古呀

捐的好!捐的好!

DSC_0548

不過人家給的條件更優,讓你永生

DSC_0549

原來想往大砲台,不過走到這街時,俺雙腳又抽筋

殘念再一發

DSC_0552

 

DSC_0550

 

DSC_0553

看到沒!人家違規是直接鎖車

相形之下,呆丸的拖吊法怎比得上這兒有震撼力

你來能拖多少台?乾脆直接上鎖讓你沒辦法"假肖"

以這廠牌車主,罰金應是一根毛,一根很細的毛吧~

DSC_0554

乖乖到指定地點付贖離開才是硬道理

DSC_0555

 

DSC_0572

遠眺澳門旅遊塔,沒時間沒規劃沒打算花摳摳花錢去跳樓

DSC_0571

媽閣廟前的灣景映著夕陽,靜靜感受韶光荏苒

DSC_0573

媽閣廟(粵語:ma5 gok3 miu6,「媽」變調為「馬」;葡萄牙語Templo de A-MáTemplo Chinês da Barra),原稱媽祖閣,主奉海神媽祖,是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,現為澳門三大古剎中最古老者。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。

媽閣廟始建於1488年,時值明朝。當時媽閣廟門前已為澳門之海岸線,是當地及附近居住之漁民作業之上岸補給、歇息和祈福之處。廟宇背山面海,沿崖建築,古木參天,風光優美。整座廟宇包括大殿(又稱正覺禪林)、石殿(又稱神山第一殿)、弘仁殿、觀音閣等4座主要建築。石獅鎮門、飛檐凌空,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。

經過廟門及花崗石牌坊,便是庭院,循著山麓的石階小徑,拾級而上,即可抵達建於巉岩巨石間、就石窟鑿成的弘仁殿。殿內四壁,雕刻著海魔神將,色彩斑斕,中央供奉天后。自弘仁殿至觀音閣,沿著山崖有不少石刻,或為名流政要詠題,或為騷人墨客遣興,楷草篆隸,諸體俱備。觀音閣位於廟之最高處,供奉觀音菩薩。不少西洋畫家亦曾描繪了廟前繁華景象,而媽閣廟亦出現在最早一批在中國拍攝的照片

DSC_0577

媽祖是咱們閩人的信仰主體之一,可敬可親

DSC_0578

 

DSC_0579

斜陽古剎,意境綿長

DSC_0576

 

DSC_0575

 

DSC_0580

 

DSC_0581

俺掏出五十元港幣買香,要老婆留下二十元

其他放到香油錢箱

賣香的歐巴桑冷冷飄來一句「對神明還這麼計較」

俺立馬回她一句「媽祖娘娘捨不得我們走路回去的」

DSC_0582

喵的咧!!!

對粵人的GY印象,在澳門到達入木三分的地步

DSC_0583

 

DSC_0585

 

DSC_0569

 

山映斜陽天接水,咱們別跟白眼狼計較才是~

 

克 拉碼頭(clarke quay):【玩在新加坡】克拉碼頭   老巴剎夜景
g
gyy0310由霜葉は二月の春の花より更に赤いです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3.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

 

 

 

此作品衍生自ggyy0310
超出此條款範圍外的授權可於
http://creativecommons.org/查閱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霜葉,紅於二月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